Sunday, July 8, 2007

zt语言,不能当做一门课

先说点废话,这么多年,考试都是靠英语提分的,面试也沾了英语不少的光。这一辈子成功的经历都跟英语有关系。但是自己最了解自己的水平,硬件上,我词汇量小,阅读速度慢,写作不伦不类,回想起来还都是因为对口语感兴趣才比较顺利。主要感谢有2位好班主任。所谓的语感提高是靠它,信心和机会也都是随之而来。一。打开潘多拉的宝盒初一刚开始学英语,班主任教,我们这个班主任,学历不高,可是是难得的好老师,绝对是教书育人。再加上她很严厉,出于畏惧,上课我装的很正经,绝不作小动作,认真记笔记,可是第一学期考了个最低分,班里有的同学小学就学了,觉得轻松的不得了,搞的我很有心理障碍。到了暑假还是很差,班主任很担心,别的科都好,就是英语不好,她能不担心吗?就劝我去参加个假期学习班。家长就积极送我去,去就去吧,去了才知道是个练口语的,好,我就怕考我语法,单词和复数,脑子里一团浆糊,光说不练最好了。这个学习班的老师很有个性,属于又幽默又严厉的那种,她说什么,你就要重复什么,她问什么你马上就得回答出来,说“拆哪”,要是说成“揣哪”,她就盯着你不放。这个暑假班真的是生动有趣,时刻笑声不断。20几个各个学校的学生,还有我的小学同学,上课就象玩,玩完了就都记住了。玩到最后,老师问的我都能抢答了,觉得很有面子。后来回想起来,去的都是尖子生,我好像是误入虎穴了。这次暑假班回来之后,不知不觉发现开窍了,原来这英语就这么简单啊,以前就是记不住一个苹果是apple,2个苹果就是apples,够笨。现在总结起来,口语的训练把恐惧感降低了,发现原来一门学科也可以是动动嘴就搞定的,所以学习英语的大门就打开了。二。基础发音101现在要说说我的班主任了,她那时年轻,胖乎乎的,慢条思理的,但是管学生很有一套,就是她在训你的时候,你觉得她简直把你看透了,你想什么都无所遁形。可是你盯着她的眼睛看,还觉得她那眼镜片后面的小眼睛在笑,所以每次自习课被叫出去挨骂的时候我都琢磨不透她,是真生气还是假生气,今天会不会找我妈告状?就在这样的猫和老鼠的日子里,我在她的课上都是绝不留给她任何口实的,她说的每一个字都由耳朵录音,存盘,每个口型都由眼睛录像,存盘。我们这个班主任虽然没有很硬的文凭(这也是后来有一次听我妈说的,很感慨地,我才平生第一次意识到,原来老师是吃五谷杂粮滴),但是是我至今见到的英语老师里,发音最准确的。现在想来,她很有语言的天赋,做中学老师是屈才了。她的课上,充满了口型和发音,她好像知道什么时候你真记住了,什么时候还得重复,总之跟她学的发音,除了那时所谓的英式发音外,至今都保留着,是我的口语的基础。回头想,怕她,所以不敢不好好听课;她讲的好,听了,就会了。就象一张白纸,她把在那时的条件下能画的最好的画上了,以后再修饰一下就可以了,这就是为什么我一辈子感谢她,感到幸运可以有她为师。可以说我的笔试是跟着我的口语走的,因为说的顺了,不知不觉就凭感觉考试了,看着选择答案心里念几遍,哪个顺口就是哪个。一直到初中毕业,我的班主任都是很以我的转变为骄傲的,这是我从她眼镜背后的眼神里猜的。她有一次不无激动的说,在区里统一批卷子,听说有一个100分,就猜可能是我,回来一看果然。。不过那时拿满分还是可能的。三. 意外的收获初中毕业放假时没事干整天玩的疯了,老爸从书店买了套台湾人(扶忠汉)的(双向式)英语,有书有磁带(用心良苦啊)。我是见书(不管什么书,金庸琼瑶还是世界名著)就爱翻的,而且干什么都得听着点声音,就是受不了寂寞。看来老爸深谙我的特(弱)点,这套东西随手那么一放,我就来好奇劲了。开始时放磁带,标准美语的,有意思,说的那个慢啊,也没仔细琢磨,该吃饭吃饭,该洗衣服洗衣服,越不仔细听反而听的越明白。最后听的就倒背如流了,不用说你也知道,学英语就是一个背,什么都背下来了还能不会吗?老爸的初衷恐怕也就是让我收收心,没想到一不小心种下了美语的种子.更重要的是对发音的纠正。那之前只知道老师的发音,英式的,这是第一次听美音,开始觉得挺怪的,后来就不知不觉的学,琢磨那个舌头是怎么卷的才能把这个音卷出来。很多音是有小窍门的,比如说radio,我说就是“瑞丢”,磁带里说的却好像哪里拐了一下,后来终于恍然大悟,就是说完radi,再说o,就跟磁带里一样了。到了美国后,才发现,很多外国人都不明白的象带l的,l往往是跟前面的音节做尾巴,而不是被放在后面的音节作头的,跟我们母语的感觉不一样,和radio有异曲同工之处,类推就可以了。后来我常给亲戚朋友们推荐这套教材,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。四。地狱和天堂上高中了,又是个英语老师班主任,年纪大一些,我心里暗喜不表。可是这个老师的风格可是绝对的学院派,文凭过硬,又在某某外国语学院进修过。。连长的都很西化,打扮的也比同龄人(比如我老妈)洋气。可是关键是,不戴眼镜的她,有着一双寒冷的眼睛,稍微眯起来看着你,让你从脚下开始结冰。。班主任有个嗜好,喜欢让我们把课本上的每一篇英语课文都背下来,然后一个一个的走到她跟前背,谁准备好了谁自己送上门,早自习不背,课间背,拉到最后就得到她办公室背,背的不行回去重来。这一招狠啊,平时再淘气的,一到背书时间都成了蚊子了,站在教室的前面,不光老师在听,下面的在自习的同学也竖起耳朵听你到底卡壳了没有。在这白色恐怖的日子刚开始不久,我第一篇“卡尔马克思”背了之后,班主任在走廊里看到我,说,当我的课代表吧,我的心情是激动-恐惧-向往-沉重。从此,开始了伴虎的生涯,同学们虽然没有人羡慕我,可是也没有人敢鄙视我这个职位,大多数都比较同情吧。口语给我带来的是福还是祸?不用想都知道,高中的每一节英语课上我都是高度警戒。有这样一个要求高的老师的好处就是比较有挑战性,每次做错的题目我都要搞清楚保证下次不会再错。后来,开始了语音课,因为学校比较好,设备在那时是很先进的,另一个年轻英俊的老师给大家上,一星期一次。如果说讨厌背书象是被罚到地狱的话,语音课上可以跟老师对话感觉就象上了天堂.这个老师是典型的师大外语系毕业的,发音跟我以前听的不太一样,大概是有些美语了,那时不懂。开口就是成串的,让人有点跟不上。虽然课不多,但是每次都觉得有收获.高中的这一背,一说,可以说打了基础,也唤起了我的挑战性,上课时造句子,我总是希望最快造出最正确的句子,大脑有时需要一定的压力让它快速,这样的效果很显著。五。瓶颈上了个3流大学之后,本来对理工科就没兴趣,学习对我来说就是指到图书馆学英语。由于前面的基础比较好,大一过四级,大二过六极,大学的英语老师也比较赏识,参加了比赛长长见识,然后就是偶尔英语角跟大家聊,交到几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倒是唯一的收获。比较认真的时候是备考托福,就是作题,可惜不求甚解,四级,六级和考托,分数总是在80到85之间,属于光说不练的,到了这个分数段就是顶了,那些高分的牛人,绝对都是单词巨牛,基本功巨扎实的。刚到美国就发现,原来听说读写样样都不行。上了学听课还行,可是不大敢说,觉得自己不行。后来是硬着头皮上,带本科生的时候,尽量压制自己想退缩的念头,说!胆子大一点,脸皮厚一点。说着感觉就好一些,至今都觉得每积累一阵子英语口语就会有些长进。但是发现一个新问题,就是我的口语水平是跟和我对话的人不同而不同的。有的人,我跟他就是结结巴巴,有的人就觉得特别顺。这其实是纯粹的心理障碍。想想说的顺的人是我最不怕也不在乎的人,反而越要表现的时候就越差强人意。六。天外天在美国的心得就是:开口有益。有的同学其实底子很好,但就是不肯开口,把自己封闭起来,别人是不会来求你“跟我说吧,跟我学吧”的,自己把自己当成个普通人,说好说坏别太在意了。反正我是个外国人,我说不好你敢笑?真有熟人笑我的英语,我立刻回:“你居然嘲笑我,太受伤了我!”美国人一般就先不好意思了,这种玩的赢就赢,玩不赢就耍赖挺管用的。我比较喜欢那些会纠正我的朋友,可是美国人往往不说,他们觉得没必要,就只有靠自己了。除非找了个美国人spouse,否则有人可以说的非常出色,但是没有人能说的完美的。有时觉得,现在比在国内不是说的好多了?可是再也不敢有在国内的得意了,这里英语口语好的外国人太多了,再说不过是鹦鹉学舌有什么好得意的?提高是为了更好的生存,也是因为学无止境,口语是冰山一角,肚子里的知识多了,口语才真的会好。说了这么多,最重要的,1。兴趣2。全面3。坚持

No comments: